李德仁院士:所有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所有行业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吉奥时空创始人李德仁院士在接受泰伯网采访时表示。
自DeepSeek爆火,短短两个月内,时空智能领域的政府职能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纷纷行动,第一时间或官宣接入大模型,或完成私有化部署,AI技术的突破逐步让梦想照进现实,为地理信息服务提质增效。吉奥时空致力于时空智能服务领域的引领者,一直以来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与时空大数据的研发与应用,并将研发成果应用到多个行业场景当中。从政务服务到城市治理,从搭建时空智能底座到助力国土空间治理,吉奥时空以“基于AI的时空智能”为核心驱动力,推动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跃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时空智能学
是AI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10月,在2024中国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年会上,李德仁院士首次正式提出“时空智能学”概念。
他认为,时空智能学是利用通导遥智能传感器、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方法,对自然活动和人类活动进行感知、认知,并为智能决策提供支持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它代表着测绘遥感和地理信息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1
DeepSeek不能替代时空智能专用大模型
李德仁院士指出,DeepSeek等大模型作为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延伸,通过语言问答的形式整合检索、归纳、推理等流程,其数据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开放数据。而时空智能的实现,则依赖于对实体空间实时传感数据的采集,重点在于对物质世界动态变化进行精准感知与分析。当前,AI在信息处理方面虽取得显著突破,但涉及实时感知数据仍需人工介入,如我们产业中的人流、物流等项目仍然需要人来做,由于 AI的数据不够完善,这些工作目前还无法完全由AI替代。
简言来说,大模型聚焦互联网虚拟信息生态,时空智能则以物理世界的实时物联数据为基础,二者在数据源、应用场景以及技术逻辑上相互补充,存在明显差异。
2
DeepSeek最终无法替代人类决策
时空智能借助传感网实时获取数据,经过信息提取、分类、解译等智能分析过程,为决策提供支持,但最终的决策主体依然是人类。在地球观测、社会经济、生态治理等领域,人类始终占据核心主导地位,AI仅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不会取代人类的判断权。毕竟在研究地球、社会经济学以及人体变化等方面,最终决策都应由人类来做出。
3
DeepSeek难突破时空数据的付费门槛
DeepSeek等大模型虽然具备开放能力,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警惕数据产权风险。时空数据采集往往涉及卫星、无人机等设备采集成本,且不能随意公开。当互联网内容被模型抓取时,必须明确区分免费、授权与付费数据的界限,避免产生知识产权纠纷,尤其是要规范非公开数据的获取与使用权限。
吉奥时空实践
AI+场景,拓展行业应用边界

1
AI+实景三维:打造国土空间时空智能基石
吉奥时空通过融合地形级、城市级及部件级多源立体数据,构建全域全要素时空智能底板,依托深度学习算法,智能化实景三维数据对象化构建和场景构建,形成以面向应用的实景三维数据体系和面向决策时空底座。
在总体规划中,基于AI增强的坡度分析、淹没模拟等三维空间分析模型,精准识别耕地与生态敏感区,为“三区三线”科学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在专项规划层面,通过智能解析地下管网及历史建筑等精细化三维模型,实现城市更新与综合交通等领域的立体空间智能协同管控;在详细规划中,借助参数化规则引擎与生成式设计技术,可自动化生成合规建筑体量,强化立体开发约束;在城市设计层面,利用AI进行方案智能比选与多维度量化评估,优化设计的适配性与功能的合理性。以实景三维技术为依托,形成“智能感知-空间推演-动态优化”的闭环,显著提升规划的科学性、管控的精准性与多规协同效率,推动国土空间治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
AI+城市治理:智能底板助力数字化转型
湖北省以实景三维为空间基座,融合地理孪生与AI驱动的时空大数据治理技术,构建全域数字化标识体系。运用智能编码与匹配算法,将“一标三实”等多源跨域数据与建筑、设施等地理实体进行全要素数字映射,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底座,以支撑跨域协同治理。在湖北省的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中,已完成了全省17个县市覆盖城市治理要素的智能底板,为政务管理的“智治”、多源信息的“智联”以及公众服务的“智用”提供支撑,助力湖北全域数字化转型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
AI+政务:热线服务实现“秒级响应”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服务热线作为政府与企业、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正在经历智能化变革。吉奥时空长期深耕政务服务行业,深挖政务服务智能化应用场景需求,自主研发“奥思”政务人工智能平台,打造“灵醒AI助手”,将AI模型广泛应用到政务服务多个场景。
智能派单:实现AI全自动智能派单,准确率提升23.9%,达92.7%;
政策秒答:实现 “诉求-知识库解答”的语义级关联匹配,在社保、户籍等高频场景下,回答效率提升80%;
风险预警:构建群体性诉求实时感知系统,多人一诉检出率达90%,通过对历史诉求的深度分析,识别高频问题和潜在风险,助力政府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治理”;
文书校审:自动对办理结果进行错别字和语法纠正,纠错效率提升71%。
4
AI+耕地保护:守护18亿亩耕地红线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将耕地保护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强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面对耕地质量退化、违法违规占用、数据管理低效等现实诸多挑战,吉奥时空以AI大模型技术为核心,通过本地化部署DeepSeek-R1、阿里Qwen2.5等大模型,依据耕地保护政策和指标数据进行深度训练,探索并实现知识问答、地图分析和快速统计等智能化应用,为耕地保护工作注入智能化科技力量!
智能问答引擎:深度融合耕地保护政策库与专业知识库,打造“随问随答”的智慧中枢,实现政策的即时解答,减轻基层工作负担;
智感地图分析:创新融合DeepSeek人工智能与地理信息技术,构建“语音交互+可视化地图”的智能交互模式,AI识别违法占耕、土地撂荒,GIS联动生成决策报告,实现耕地的“数字画像”,风险早预警;
动态监测闭环:构建“监测-分析-决策-执行”全链路系统,全面掌握耕地“一本账”,使决策更科学。

5
AI+不动产:登记效率大幅提升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引领下,政务服务正加速从“互联网+”向“AI+”跃迁。吉奥时空在不动产统一登记平台5.0的基础上,结合不动产登记实际需求,利用当前AI技术成果,基于DeepSeek等前沿大模型技术,深入探索“AI+”在确权登记领域的应用,为确权登记工作赋予高效、精准、安全的智慧特性,推动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迈向智能化新高度。
智能助手:构建覆盖政策法规、技术标准、高频问题的确权登记知识库,开发智能知识助手,通过对话式交互,工作人员获取专业解答的响应效率提升80%以上;
智能办理:运用OCR+视觉分析技术自动检测篡改痕迹,实现图、档、数智能化“核验”,人工复核量减少60%;
智能统计:整合交易、经济数据,AI生成楼市风险预警与土地供应报告,让决策研判“有数可依”。
6
AI+地籍:万幅地籍图“一键生成”
在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转型与“四融合”战略的深度融合下,地籍图作为国土空间治理的“产权底板”,是精准管理土地权属、界址、用途的关键可视化载体。吉奥时空推出新一代地籍管理系统,以“模板化、全覆盖、智能化”赋能地籍图智能编制,为构建全域覆盖、要素精准、动态更新的“地籍一张图”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制图引擎:借助 AI 能力和知识积累,构建地籍制图引擎,制图效率相比人工提升 80%,输出成果严格遵循《地籍图编制技术规范》,满足省、市、县多级管理需求;
空白区破解:利用AI+遥感技术,破解空白区“识别-采集-成图”难题,智能识别未调查区域,快速勾绘与二三维联动编辑,外业调查效率提升60%,确保“图-数-实地”保持一致。


时空智能
不限于DeepSeek

人工智能正推动技术向自动化、智能化、低碳化及实时化跃升。李德仁院士表示,行业发展不能停留在GIS阶段,要从二维走向三维,从静态三维向四维动态时空智能迈进。未来时空智能的发展,我们可以不限于DeepSeek,创造其他大语言模型,还可以脱离大模型,向机器人等其他人工智能产品学习。无论是哪类人工智能产品,都可以在信息获取、处理、分析、应用等方面进行相互借鉴,但各类产品在垂直领域将形成差异化能力,共同构建智能生态体系。

在AI与时空智能的双轮驱动下,吉奥时空凭借技术创新不断拓展行业边界。以“时空智能服务领航者”为企业愿景,持续创新产品,借助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声明:李德仁院士观点来源于泰伯网采访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