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十年丨湖北宜昌:勇做改革浪潮中的攀“登”者 绘就“宜昌样本”书写为民答卷


十年磨剑 智启未来

2025年3月,《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迎来意义非凡的十周年,这也是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于宜昌正式落地实施的第十个年头。十年光阴流转,足以让一粒种子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作为宜昌不动产登记一路发展的见证者与深度参与者,十年来,吉奥时空一直致力于为宜昌市不动产数字化建设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
回首往昔,吉奥时空利用时空智能技术,助力宜昌市本级 “第一本证书” 的颁发时刻,为宜昌市不动产登记工作拉开崭新序幕。此后,更是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成功打造出宜昌不动产登记 24 小时不打烊的便捷服务体系,精心锻造出“e 登记・星服务”这一极具影响力的不动产交易登记星级品牌。秉持着“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携手客户一道全方位服务社会公众、企业以及各级机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在这十年间,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助力宜昌不动产登记实现“交易登记一体化”“交房即交证”,全力推进全程网办、跨域通办等便民举措,真正践行了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的庄重承诺,为宜昌市的不动产登记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推动其向更高质量发展。

▲ 图为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大厅全景
十年逐梦,十年耕耘,十年巨变,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虽经历3次机构改革,但始终坚守“产权保护、登记为民”初心,实现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到农村,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的宏观巨变;实现从“30天办结”到“1小时立等可取”,从“往返多部门”到“一窗办结”,从“三尺柜台”到“流动哨所”的微观破茧,努力在创新中披荆斩棘,绘就“宜昌样本”,在服务中担当作为,书写为民答卷!每一本不动产权证书不仅是群众依法享有权利的凭证,更是政府与群众“双向奔赴”的温暖见证!

▲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在社区开展十年见证宣传活动
2025年1月,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被自然资源部评为“不动产登记窗口建设成绩显著单位”。
1
数字解码:见“证”十年改革蝶变

1.1
“1→100万+”:从首证到普惠的民生跃迁

2016年1月宜昌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宜昌市结束土地、房产、林地、草地等不动产分散登记的历史,开启宜昌市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新征程,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从2016年1月4日颁发首本不动产权证书到2020年9月3日,发出首张不动产权电子证书,标志着宜昌市不动产登记全面向数字化迈进。十年间,已累计发放不动产权证书(证明)109.21万本,其中发放不动产权证书70.25万本,发放不动产登记证明38.96万本。累计发放不动产权电子证书24.11万本,发放不动产电子证明16.57万本。
1.2
“30天→1小时”:速度革命的宜昌实践

推行“一窗式”受理。为进一步压缩办证时限,切实解决流程复杂、资料重复、办事群众多窗口来回跑等问题,宜昌率先在全省推行“一窗式”受理平台,将高频业务办理时长压缩60%以上,办证时限由原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1小时。
推行“智简审批”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电子签名签章、人脸识别等技术,开启无人工介入审核模式,实现商品房网签合同备案与预告登记同步、预抵押转首次抵押登记、商品房转移登记等业务“智能审核、秒批秒办”,有效化解宜昌市“一房二卖”“先卖后抵”等交易风险,切实维护广大购房人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累计自动办理各类智简审批类业务5.2万件。
推行“云查控”。全省率先探索打造“不动产点对点司法查控”平台,宜昌法院不动产司法查控正式由“来回跑”变“在线办”,市县两级17家法院实现不动产司法查控“一体化”“一站式” 即时办结。截至目前,已通过该平台办结不动产司法查封(解封)协助执行业务9480笔。
1.3
“0→100%”:智慧登记的全域重构

实现“全程网办”。依托自身职能优势,将原有分散的交易系统和登记系统集成再造,在全市部署“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县一体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优化业务流程,打通数据壁垒和程序束缚,丰富不动产“智办”场景,实现89项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全程网办”,40项高频事项通过鄂汇办APP可办。
实现电子证照“全共享”。2021年10月8日起,在宜昌市城区范围内,全面推广使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并完成与公安、民政、财政、税务、法院等13个部门20类的电子证照证明可实时调取,大大节约办事时间和成本,降低权利人管理和丢失风险,实现窗口和办事群众企业双“减负”。截至目前,对外提供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共享量达72.42万次。
实现“跨域通办”。2021年12月,依托“宜昌市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县一体化平台”,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市域通办;2023年6月,上线“宜荆荆都市圈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同平台”,实现四地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协作,与山西太原、临汾、运城等地签署“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实现市域、省域和跨省不动产登记“全域覆盖、外网申请、内网办理、信息共享”的业务办理新格局,让更多异地市场主体和百姓均可享受不动产交易和登记的“同城待遇”。截至目前,已累计办理跨域业务4902件。
2
党建领航:“鄂惠登”品牌的三重突破

2023年7月1日,全省不动产交易和登记窗口统一启用党建+不动产登记——“鄂惠登”党建服务品牌。为进一步树牢为民服务理念,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依据党建品牌创建的新思想新要求,聚焦市场主体和百姓“急难愁盼”,实现党建工作与不动产登记业务同频共振、突破融合发展,开创“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先锋力量再突破。将党小组建在窗口“一线”,集结党员业务骨干、首席服务员组建高质量“鄂惠登”党员先锋队,设置“鄂惠登”党员先锋岗,在引导咨询、收件受理、上门服务、非公证继承等环节更好地服务群众,累计常态化开展绿色通道、党员帮办、预约、延时、上门等特色服务8100余件,累计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255件,为继承人(受遗赠人)节省公证费60余万元;此外,利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假日集中开展“送证上门”、过节“不打烊”等特色服务,使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不动产登记的各个环节,努力打造为民登记的满意窗口。

▲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志愿者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
问题攻坚再突破。应化尽化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不动产“登记难”,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工作机制,破解体制机制“坚冰”,联合出台《关于化解普通商品住房和村民安置房办证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等指导政策,分门别类运用“证缴分离”“票税分离”“容缺验收”等方式,已累计解决47000套房屋办证问题,让历史遗留问题真正成为历史。

▲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开展“党员下基层,服务进乡镇”送证上门活动
端口前移再突破。构建全生命周期登记服务,从项目规划、用地、建设、交房等环节着手,创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抵押即交证”等举措,设置涉企不动产服务专区专窗,选派业务骨干担任“首席服务员”,全流程跟踪服务市场主体,为企业来宜投资发展营造更加便捷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累计为31个“交地即交证”项目颁发证书37本,累计为130个“交房即交证”项目颁发证书5.19万本。已累计减免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9938笔247.42万元。

▲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开展交房即交证活动
3
创新图谱:打造“登记+N”服务生态圈

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强化部门联动,联合用水、用电、用气、银行、民政等部门深化多点可办,扩大登记“朋友圈”,构建不动产登记服务“生态圈”,不断改革创新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
3.1
“登记+金融”

充分利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在全市范围内124家银行金融机构设置“便民服务点”,上线全省首个不动产“智连”抵押平台,推行“抵押登记不见面”“带押过户”等创新举措,让“有形”窗口与“无形”窗口并行,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全天候、全区域、全线上“一站式一体化”延伸服务,提高信贷办理效率,有效缓解交易风险,激发市场活力。累计线上办理抵押登记业务9.6万件,办理抵押注销登记4.6万件;办理“带押过户”业务570笔,涉及卖房抵押金额逾3.42亿元。

▲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便民服务点
3.2
“登记+水电气”

优化存量房交易登记流程,与税务、供水、供电、供气等部门深度协同,创新推行“不动产登记+水电气”联动过户,由“一事跑多窗”向“一窗办多事”转变,形成“一个窗口、一个环节、一个小时”即可完成存量房过户涉及的网签、缴税、登记及水电气过户等全部事项。截至目前,累计办理存量房转移登记与水电气联动过户业务1.93万件。

▲ 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二手房过户(水电气)“一事联办”窗口
3.3
“登记+民政”

联合宜昌市民政局建立联办业务协调工作机制,通过在婚姻登记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网点,对办理婚姻登记时有夫妻间增(减)名、离婚析产等不动产登记需求的当事人提供对点服务,实现“不动产登记+婚姻登记”“只进一门、一次办好”的目标。
十年耕耘磨一剑,今朝砥砺再前行。宜昌市不动产交易和登记中心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践行“保护产权、登记为民”的宗旨,继续勇做改革浪潮中的攀“登”者,持续提升不动产登记规范化便利化标准化现代化能力水平,为宜昌努力打造汉襄宜“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做出更大贡献。
欢迎关注吉奥时空订阅号
地址: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大科技园吉奥大厦
电话:027-87196288
传真:027-87196133
欢迎关注吉奥时空抖音号
欢迎关注吉奥时空视频号